广州、雷鸣
东瓜
编者按
作者与我们分享,《雷鸣》写于疫情期间美国飞回广州的航班上,而《广州》则记录了他回到广州后的所见所闻。两首诗都很潮湿——一个关于泪水,一个来自雨水,共同冲击着读者的感官。
作者曾经这样描述:“记忆像眼泪、是欲望与潮水,悬而未决的、没有尽头的,是必将干涸,却永不干涸的。”这些话语恰如两首诗中弥漫的情感,既无法逃避也无法释然。雨水和泪水,既是诗中的主题,也是记忆的载体。它们在诗句中时而温柔,时而猛烈,将个人与城市、生命与故乡紧密相连。
在《雷鸣》里,雷声如同情感的炸裂,冲破沉寂的夜,婴儿的哭声仿佛呼应着对不可名状痛苦的深刻理解。而《广州》则是在熟悉的雨水中,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与内心的漂泊感。两首诗以不同的角度,捕捉了离别与归途,痛楚与温情之间的复杂情感张力。
重新进入这两首诗,读罢,你是否也会感受到这份潮湿的羁绊,在雨水与泪水的交织中,是否也能拾起自己的某段记忆与情感呢?或许这也是诗的力量,唤起每个读者心中被掩埋的回响。
广州
巷子里仍余下水滴声
没有人来过
也没有人离开
第一次下雨在许多年前
暴雨染黄了午后天际
我趴在窗台
视线穿过高楼
的夹缝,夹缝后
又是高楼
这辈子逃不出这座城市
于是在雨中打滚
像跃回大海的哺乳动物
呼吸出参天水柱
乌云缱绻漫天
遍是我的乡愁
我像一滴雨珠掉落在广州长大
数不尽的雨珠铺满整座梅雨季
温热,潮湿,永无归途
摔碎成无尽高楼里
纵横交错的窗格后面
每一只夜里闪烁的眼睛
那时我每日祈祷
大雨如一场梦落下
于是麻木汹涌的脸从街道消失
消失在地底的银蛇或闪光的玻璃笼中
广州
在一场场温热的雨里
我跑过潮湿的街道
你成了我的故乡
……
据说广州有两千年历史
一代代君王被埋葬,农民昼夜耕地
耕出安息之所
商船载着阿拉伯人从沙漠渡来
乡愁裹进印度洋的海浪
搁浅在这座港口
——广州
昨夜我做了个梦
连绵的梅雨后
蹿出了好多高楼
二十年
你在我眼前长大
又被我抛弃
在昨夜的巷子里
水滴声嘀嗒
滴上石板路潮湿
潮湿如我哭泣的舌头
我喃喃你名字的眼睛
广州
两千年的梅雨将天空刻得昏黄
五千年里
这片广袤神州劈开盘古
泪珠嘀嗒的窄巷里
没人来过
也没人离开。
雷鸣
“此刻有谁在世上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哭我。”
——《沉重的时刻》里尔克
有婴儿哭。
昏暗的机舱内不知何处大哭。
昏睡的人群被惊醒,
在座椅上
挣扎,郁怒,再屈服。
窗外。
夜空厚重
星光晦暗
平原——
(抑或大海?)
流淌如烧融的枯骨。
哭声磕磕绊绊,
落入语焉不详的世界——
一道雷鸣炸开深夜,
于是寂静更为浓稠,
晦暗更为广袤。
如此真诚,洪亮,长久地哭,
是纯粹生命的短暂特权。
很快这世界就将剥夺他的哭声,
以哄骗或强力,
一只闪耀的奖章或一双眼
经年累月的凝视,
他也将憎恨不知何处
某个婴儿嘴里炸响的
他的哭声,
当他于昏睡中被惊醒,
乡愁刺穿脊背
——脓血溃流,
伤口却无迹可寻。
NEXT: 记忆的颜色
Plas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