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早来秋~
无数山2024秋季刊

(停!)

你踩到小松鼠的松果了。

亚洲超市故事

青弓

编者按:

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在你不经意间就悄悄逝去了的呢?本文中,作者以清新恬淡的笔触摹写了一出美食与情感交织、乡愁与遗憾并举的短剧。冬去春来,故事如也小溪般潺潺流淌。小小的亚洲超市内,邂逅与离别都只在一个转身之间。

我来这所美国中部的大学念书已经好几年了。小城因大学而发展,大学因国际生而发达。国际生里最多的还是中国人,中国人开超市起名字自然不会仅叫“中国超市”。求个能取得其他亚洲人认可的最大公约数,便得出“亚洲超市”这一答案。它们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原本荒凉的玉米地里开了起来。我常去的一家,卖很多食材,正适合我这位老饕兼大厨的品味。子曰:不时,不食。意思是要吃应季的食物。遗憾的是,食材漂洋过海来到我手中时往往失去了新鲜,我也失去了烧菜给家人吃的满足感。每位留学生大厨,都是孤独的美食家。

逛超市时大家基本不修边幅,穿着拖鞋,随意披一件外套就来了。谁是纯天然的帅哥美女,这时候才见真章。有些女孩是独自一人来的,有些身边有男伴。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写道,他希望从咖啡馆离开的女孩“是跟一个好男人一起走的,我这样想。但是我感到悲伤。”这座大学城不如海明威的巴黎那般繁华,可这里来去的男女,一样的才华横溢。我羡慕地看着他们出双入对,感到莫名遗憾。我的故事何时会开始呢?

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沉寂,超市里的人慢慢变多了。与返校的老友打招呼,打趣回国又吃胖了;不小心挤到新生,两人齐声互道“sorry.” 新生初到异国他乡求学,胆怯地怕惹到任何人,不知对方会不会讲中文,说“sorry”总是万全之计。亚洲超市的过道往往非常狭小,店主巴望着利用每一寸空间摆满商品,在这的小心翼翼和在国内逛超市的昂首阔步完全不同:亚洲超市里我们的心态也是在超市外美国生活的缩影。

我打开超市冰箱,忍受着扑面而来的寒气,眼瞅着最后一包蛤蜊肉。突然,一只雪白细长的手臂蹿了进来,翠绿的衣袖一挥,冰箱见了底。我一愣,爆出了方言,“这是我的嘎啦(蛤蜊)!”

她举着不义之财的手也停住了。愕然的双眼水灵灵的,一身绿色的连衣裙因扭动而裙摆轻摇,寒气为《维纳斯的诞生》平添了亦真亦幻的水雾。挟着寒雾飘来的还有微微的果木香味,不知道是源自她喷的香水还是买的东西。她的嘴角从下摆的惊吓滑成了上扬的窃喜,“也是青岛银(人)?抱歉,我不知道你也要拿这个。喏,还给你。”她有着青岛大嫚高挑的身材,也自带爽朗的性格。

我才知道错怪了人家,反而不好意思了起来。“不不不,都是老乡,你拿着好了,是我太凶了。”

几番推辞后,她终于把蛤蜊肉丢进了购物篮,笑了起来。颀长的手腕一挥,串着海星的手链闪着光,她指向角落,“青岛啤酒在那里。”露出调皮的笑容,“不过,你也满二十一了吧?” 美国法律规定,年满21岁才能买酒。

我们在超市边走边聊,我问她蛤蜊想怎么做,她沉思一会,“冬瓜蛤蜊汤吧。冬瓜一定要刮皮,最好连皮附近的肉也去掉,因为那里硬得很。还要点缀一点香菜,汤会更好喝。哎,我记得小时候陪妈妈在市场买菜,冬瓜摊主卖冬瓜送香菜。一个买家只买香菜,摊主说:‘来颗冬瓜吧。’那人摇了摇头。摊主也真好笑,人家来买珠宝盒,干嘛要推销珠宝呢?”听她银铃般的声音,我的心跳得快了起来。

我们都结完了帐,我把一瓶青啤塞进了她的袋子。“呃,我请你的。”

她又笑了,仿佛是看穿学生把戏的老师,“那我送你一捧香菜吧。”

门外秋风起了,吹起一地落叶。原本枯干的叶子像是焕发了活力,在空中迟钝地跳起了舞。

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从来没在家乡见过这么大的雪,我迈进齐膝深的雪地里,差点拔不出腿来。回国后的自己也像是这从雪堆里拔出来的带着冰晶的鞋,抖擞落很多不知不觉在美国养成的生活习惯。最近作业多,与舍友关系紧张,我决定去“买买买”减压。

我推开亚洲超市的门,在生鲜柜又见到了低头选购的她。她穿着带兔耳朵的棉衣,脚蹬毛茸茸的拖鞋,一只手夹着脱下来的白色羽绒服,另一只手揣着购物筐。我瞥了眼,里面好几包火锅调料。“吃火锅啊?”我试图挑起话题,嘴里哈着热气,不知道是刚进门还是太紧张的缘故。

她抬头看是我,眉角间顿时有了神采,甜甜一笑,“对!天冷的时候最适合吃火锅啦。”她向我骄傲地展示着选购的原料,小手指来指去,仿佛下锅的筷子,搅起我心海阵阵涟漪。

“你准备涮什么?”我好奇她的口味,故作镇静地问着。

“羊肉,牛肉,午餐肉。鱼丸,虾滑与毛肚。”她像说绕口令般押起了韵。我扑哧一声笑了。

她不理我的表情变化,自顾絮叨着,“在这买不到梅林午餐肉,只好买美国午餐肉啦。话说,午餐肉本来就是美国人发明的嘛。他们的Spam牌午餐肉就跟Jeep越野车、Purell洗手液一样。一提这个牌子,就指的是这类东西。今天我要请一大堆朋友来家吃饭,懒得炒那么多菜,就准备火锅,快得很。”

“听说准备火锅食材从来不会正正好。”我接过话头,心想,她会不会叫上我一起去呢。

“是啊,经常剩下好多,人都撑死了!我刚来的时候,不会涮,吃完一个菜再煮下一个菜。学长笑话我,‘会下火锅是留学生的自我修养呢。’应该最先下蘑菇,能炖出味道,海鲜和牛羊肉交替下,让彼此的鲜味融合,之后再下豆腐和蔬菜,来吸满肉类的香气……”

她讲的我食指大动,可“学长”的突然出现,让我心中泛起一阵醋意。可是,我有什么理由吃醋呢?她与我不过是萍水相逢的两个吃货,逛超市时碰到就交流下厨艺而已,我不配。

结完账,她和我挥手告别,仍然是元气满满的样子。我想问的,终究没有说出口。

我回到家,心情还是压抑着。漫长的冬夜让我压力丝毫不减,我去问心理咨询师,自己有可能是“季节性抑郁”吗?咨询师说,不是,一是它常发生在高纬度地带,二是它高发于季节交替之时,而我不符合任一条件。我望着窗外的雪,再小的事积压起来,无人可诉说,就会陷入坏心情的死循环。但要是和她一起吃火锅,心情会好起来吧?

冬去春来,竹笋破土而出,莴苣绿意盎然,香椿红叶似火,正是腌制咸菜的好时节。在美华人没抛弃老祖宗精耕细作的传统,在自家院子或阳台,种几棵中国蔬菜,随时犒劳胃的思乡之情。美国人真的不会种菜,每当我吃着苦涩的美国白菜,就怀念起甜甜的胶州大白菜。大洋彼岸的家人,已经开始为泡菜忙碌了吧?

昨夜下了一场雨,地还没晒干,有大大小小的水洼,心情也一样湿漉漉的。我来到亚洲超市,那有一片区域摆着几个大咸菜罐,供客人自由挑选和搭配。我正犯着选择困难症时,听到了她的“Hello”。

一回头,看她一身粉色的针线毛衣,高领与下颌轻触,朱唇皓齿,眼神专注地盯着菜罐。她拾起罐口的大筷子,熟练地往食盒里夹菜。

“你在㧅竹笋吗?” 㧅,是我们方言里夹的意思。

她点头称是,“春天是吃竹笋最好的季节啦!白居易说,‘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你说人要是只吃竹笋,会不会和熊猫一样拉的屎也是绿色的?哈哈哈”她笑得前仰后合,我第一次见到被自己逗笑成这样的人。

“恶心,我都不想吃啦。”我嗔怪着,佩服她思路的跳跃与清奇。我凝视着她拿筷子时手指所放的位置,“你听说过吗?老人说拿筷子的手离着尖端越远的孩子,长大后离家越远。”

“看来老话在我身上应验了呢。”她又笑了,似乎没想和我再聊下去,“我去结账啦。”我也差不多买完了东西,往收银台走,想排在她后面。突然,一位膀大腰圆的外国大哥闪了进来,像一座山隔开了我们。我眼巴巴地望着她打开手机玩着,自己只能一言不发地随着队伍往前挪。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吗?

她和我一前一后地离开超市。她一推开门,突然尖叫一声,“啊 !”一回头扑到我怀里!我接住她,刚沉寂的心又小鹿乱撞了起来,定睛往前一看,门外水淋淋的地上蔓延着好多蚯蚓。她定下神,急忙钻出来,“对不起。”她不想更尴尬,拎着大包小包跑开了,她踩过的水洼,从清澈无色变得污黑,像是汽车碾过的轮胎印,我的心也受了重重一击。

我站在原地,想起高中在鬼屋的一次经历。好兄弟和我陪一个女孩去那玩,其实他和我都对女孩有好感,但在背地里公平竞争着。鬼屋里一片漆黑,吓人机关骤然响起,尖叫声后,灯打开了,女孩和我兄弟抱在一起。后来他们的确在一起了,人在下意识时做的选择,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吗?

在青岛海边长大的孩子,总是对夏天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漫步沙滩,海风习习,吹走了夏天唯一的缺点——酷热。可这美好被眼下这片玉米地碾得粉碎,美国中部的酷暑从地底蒸腾起来,走在马路上仿佛沥青要融化了一般。

没有什么不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来两杯。可谁能帮我喝掉第二杯半价呢?我走在去亚洲超市的路上,脑补着罗曼蒂克的剧情。

我早就盯上了刚上架的“急冻粉圆”,它最适合做珍珠奶茶啦。不巧的是,我又在冰箱前碰到了“冤家”。她穿着健身背心和紧身裤,头发还没干透,额角有汗珠,不知道是不是刚从健身房回来。幸好这次粉圆够我们一人拿一包,我于是向她请教了自制奶茶的方法。

“有了粉圆,最难的一关已经跳过去啦。先把水烧开,加入茶叶,最好用完整的茶叶而不是茶包。关火后,加入糖和牛奶,想要请美国人喝,就往死里加糖,否则他们喝不出甜来,哈哈!”我还没笑,她先忍不住了。的确,美国甜点的含糖量可达国内同一产品的几倍,怪不得亚洲超市的甜品卖得这么火呢,同胞都怀念国内的三分甜以及对甜品的最高赞美“不甜”。

“暑假回国吗?”我随口一问。

“我毕业啦!”她兴奋地喊着。

“啊……”我没有想到是这个答案。我们的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当人遇到了一位合适的对象,总以为青山不改、来日方长,足以慢慢靠近。殊不知,日久生情的最大敌人是物是人非。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留学生多在命运的巨浪前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谁也不知下一站在哪里,离别何时猝然降临。所以,年青人啊,不要等。

她看我黯然的样子,强颜欢笑起来,“你看过《爱在黎明破晓前》三部曲吗?男女主在整部电影里就是不停地聊着琐事。”她顿了顿,“我和你每次聊天都会很开心,希望你以后回忆起来也会微笑。没准以后回青岛还会再见呢!”

“那么,再见了,毕业快乐。”我艰难地蹦出这几个字。回顾我的美国大学生活,留学生很少能体验到百分百的大学生活,因为语言、文化,总有些校园活动与我们隔了一层屏障。如果在国内读大学,身处一个更熟悉的环境,参加任何活动都不会有顾虑。在美国,唯一不会让我有顾虑的场合就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有中国人的地方最让我放松的是能偶遇她的超市。

我自始至终不知道她的名字、没加她的微信,可这与毕业即分手、分手即拉黑的恋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呢?我经历了情窦初开、误会难解、相拥入怀,以及长亭古道。这可能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亦可能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默契。总有些人,命运判官最终会告诉你们:没在一起,没关系。

NEXT: 哭完了,可以开始学习了

Yuki